[影子學習導師 Terry Ko 分享]
9月底,獨角獸We Work上市計畫觸礁,令其估值由數月前高達470億美
We Work以共享空間之名,聲稱把不同創業家,或自由工作
共享空間(甚至共享2字)近年大行其道,在香港也有無數
在我初次聽到共享空間的經營模式時,立時想到跟商務中心
但說穿了就是元秋「包租婆」角色,把所有不同人士串聯一
再說白點的就是以低價長期租用單位或自置物業,裝修包裝
此模式原無不妥,唯缺點是有別於傳統租賃有較穩定年期租
有些產業是靠經濟繁榮時衍生出來的,但當經濟衰退時,卻
希望We Work事件能給予此類經營者有所警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