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份 – 影子學習導師 Terry Ko 分享

超市與供應商

近日朋友說起超市利潤。一直以來,我都感坊間所說的不外乎壟斷性、上架費高及找數期長之類說話,其他的甚少提及,似乎連供應商也沒太多意見(商人本色)? 無可否認超市長期都是在龍頭地位,近年雖多了很多連鎖店搶佔了市場份額,惟霸主地位仍未動搖。這可說是他們有套行之有效的良好經營手法,現今新進連鎖店仍未能跟得上(日後難說)。 除上述外其實超市要求供應商的折扣優惠何止這些。同時超市根本不太重視上架費這項收費 。 供應商初與超市簽訂商務協議時,亦需簽訂每年折扣優惠及五花八門的贊助津貼費用,如(每月)門市膠袋費、手推車費、門市裝修及新開店舖等各類贊助費用。 了解到超市收費模式後就明白為何不太重視上架費,上架費是一次性收費,其餘各項收費卻是每年每月的長期收費(正如電話月費計劃)。關注點是各項收費並不是以訂單(P.O)為計,是有沒有訂單也會收取,而且是每年調整的。 若然年中有額外推廣優惠,供應商亦須分擔超市優惠折扣下的費用。 這樣在超市來說已立在不敗之地,別人送錢來做生意。 數期方面反不成問題,祗要能穩定地進貨及付款,最多只是積壓著首階段協議的資金,供應商最怕是取貨及付款不穩定難以有效控制及運用資金調動。 供應商是否一面倒被壓榨,這又不然,供應商能借助超市龐大網絡及品牌效應,從而提高自己生意額及品牌宣傳。 消費者的得著,超市的品牌價值相當高,故此超市都會自行維權,消費者在內所購的產品相對會較有保證。